热门标签最近更新文档搜索存到桌面欢迎您访问好范文,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hfanw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内容页

长城教学设计9篇

分类:实用文档发表于 2024-04-27 15:21阅读数:0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总少不了进行实用文档写作的机会,想写好实用文档类型的文章,不妨来参考一下本文。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长城教学设计9篇》,希望对你的范文写作有所帮助。

下面是好范文小编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长城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字形:

隔砖旋

⑵字义:

垛口瞭望射口

三、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⑵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学生可能无法说出来,老师应当适当地引导。)

⑵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

(作者走在长城上)

⑵ 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本文通过“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图文对应”──“图文对照”──“复述插图”,四次看图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了观察能力的训练,从中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拓展延伸”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城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 离现在多远 怎样筑长城 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8

【情景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通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1、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

板书:

长城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长城形,仔细听配乐诵。

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

2、同学们,看完画面后,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

5、讨论交流:

⑴ 交流一:

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远看长城)

你从哪看出来的?

②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

(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

③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打比方、列数字)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④ 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⑤ 指名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交流二:

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

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③ 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了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④ 学生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

(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

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⑤ 指导朗读。

⑥ 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录象边给大家介绍。

(课件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⑦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试背诵第2自然段。

6、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⑴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想像)

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⑶ 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⑷ 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⑸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⑹ 正式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1、再次朗读全文。

2、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学生自由谈话)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开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然后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想像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比照和朗读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思考。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充分,感情充沛,特别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自内心对长城的赞叹和歌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教师也要巧用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回归到一种自然朴实,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经常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培养,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长城》这一案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珍惜并保护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教师巧妙利用插图,理解词语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修筑长城的年代,认识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9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标签: 教学设计